《岳麓公共治理》2023年第2期出版(附摘要、目录)
【政府管理创新】
颠覆性技术培育机制研究:基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分析
戴海闻 林晓霞 许泽浩 张光宇(1)
基于价值共创视角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共治创新机制
——以文化管家杭州样本为案例的考察
金瑶 徐珣(19)
新型举国体制:内涵、特点与意义
李嘉良 胡碧耘(38)
新型举国体制专项实施效率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杨尔璞 梁肖梅(51)
【数字化治理】
“制度—技术—空间”视角下的社区数字化治理机制研究
——以福州市鼓楼社区为例
罗茜琳 张廷君(66)
数字化赋能文化云平台协同建设的作用机理研究
——基于福州文化云案例分析
钟文敏 张廷君(80)
农村居民互联网医疗服务“数字鸿沟”弥合机制探究
丰雨妍 王莹 邱婷 黎鑫康 廖宇婷 奉祁薇(96)
摘要
【政府管理创新】
1. 颠覆性技术培育机制研究:基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分析
作者:戴海闻,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林晓霞,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广东工业大学创新理论与创新管理研究中心
[摘要]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所遴选的科研成果具备原创性、前瞻性和引领性,是颠覆性技术的重要代表。本文基于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分析,指出了培育颠覆性技术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国内外颠覆性技术的培育机制及我国颠覆性技术培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支撑颠覆性技术培育的四项管理建议,包括优化从“质”到“量”的颠覆性技术评价机制、建立“从右至左”、“从上到下”的颠覆性技术研发驱动机制、打造“小核心,大外围”的颠覆性技术培育机构布局、构建政府主导的颠覆性技术创新生态系统。
[关键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颠覆性技术、基础研究、人才培育
2. 基于价值共创视角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共治创新机制——以文化管家杭州样本为案例的考察
作者:金瑶,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徐珣,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传统的行政吸纳社会与行政吸纳服务存在诸多困境,包含控制与监管、政治动员与包装表演逻辑盛行,对授权对象的偏好性选择所带来的服务流于形式、供需错位、供给能力跟不上治理目标。本文以价值共创为视角,整合了宏观层面的“制度”、中观层面的“空间”以及微观层面的“生活”分析框架,以杭州市萧山区“文化管家”为案例进行考察,试图阐释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共治创新机制。研究发现制度创新以价值生产的同向叠加生成多层次共同体,通过授权与赋能推动多元主体进行嵌入式共治创新。公共生活通过一系列基于情境化的共同学习、共同感受、共同怀念,对生活主体进行内生激励,进而实现生活场景价值再造。公共空间通过柔化力量融入到政府、市场、社会等场域,实现了对“政-社-民”关系的调整与重塑;以公共性精神与专业性力量促进公共空间共治共建共享的理性价值再生产。
[关键词]价值共创、项目制、“制度-生活-空间”、文化管家、共治创新机制
3. 新型举国体制:内涵、特点与意义
作者:李嘉良、胡碧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摘要]在新的发展阶段和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关键核心技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中央为此提出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建立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它是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首要目标,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各创新主体实现组织化协同的任务体制。借助于TOE分析框架,本文分析了新型举国体制在环境、组织、技术三个维度上与传统举国体制的区别。从宏观的政府-市场关系上看,新型举国体制能够较好地平衡刚性-弹性的关系。从微观的科研主体激励上看,新型举国体制能够处理好风险-收益的关系,从而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新型举国体制、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化协同、创新联合体
4. 新型举国体制专项实施效率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作者:杨尔璞,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梁肖梅,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在工业4。0时代和大国科技博弈背景下,新型举国体制逐渐成为我国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手段。虽然目前学术界对新型举国体制内涵、关系模式、发展道路层面进行了理论性探讨,但对新型举国体制指导下的实践工作实效缺乏准确评估。基于此,考虑到广东省“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部省联动是新型举国体制下广东省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创举,本文通过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从产业内外部深入研究了专项实施的具体效果,得到结论如下:(1)部省联动专项前后行业技术效率值保持不变,但技术进步值得到提升。(2)受美国“卡脖子”、疫情等重大危机影响,部省联动专项推动的行业发展未能与区域内产业升级高度协调。总体而言,尽管新型举国体制对行业创新、科技进步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受外部重大危机影响,新型举国体制专项并未达成有效目标。
[关键词]新型举国体制、部省联动、DEA-Malmquist指数、耦合协调度
【数字化治理】
5. “制度—技术—空间”视角下的社区数字化治理机制研究——以福州市鼓楼社区为例
作者:罗茜琳、张廷君,福建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数字化治理是社区新的发展方向,有利于社区朝着智能化、数字化、专业化转变。社区数字化治理实践已然众多,但数字化治理的内在机理仍然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黑箱”。以福建省鼓楼社区数字化治理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制度治理、技术治理和空间治理在社区数字化治理过程中的作用路径和协调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党员和居民通过角色塑造形成“合作者联盟”;制度治理、技术治理和空间治理分别通过制度赋权、技术增能和空间助情的方式激发治理主体活力;并通过路径联动助推制度落地、化解技术陷阱和平衡感性色彩,实现耦合发展,为社区治理带来秩序、效能和温度。
[关键词]社区数字化治理、制度赋权、技术增能、空间助情
6. 数字化赋能文化云平台协同建设的作用机理研究——基于福州文化云案例分析
作者:钟文敏、张廷君,福建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数字化赋能协同治理是数字时代各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而数字化赋能文化云平台协同建设存在何种创新模式及作用机理近年来成为了学界亟待回应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本研究以福州文化云为例,结合数字化赋能协同治理分析框架对其协同建设创新过程进行分析,并基于此提出了数字化赋能文化云协同建设创新模式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发现文化云平台的有效建设并非是单一的数字化赋能或协同建设,而是前两者的有机融合,并嵌入反馈机制形成整体闭环运作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我国各地在文化云建设实践中理解数字化赋能协同治理机制,进一步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赋能协同、文化云、模式特征、作用机理
7. 农村居民互联网医疗服务“数字鸿沟”弥合机制探究
作者:丰雨妍,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王莹,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摘要]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力地改变了医疗卫生领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新技术的运用又产生了新的“数字鸿沟”问题。本文从农村居民角度出发,对其使用互联网医疗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探寻造成互联网农村居民医疗服务“数字鸿沟”的农村居民需求、信息技术、医疗机构供给三大类影响因素,并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得出4级多层次递阶结构,结合模型分别从政策引导、平台管理、自身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其弥合机制。
[关键词]数字鸿沟、互联网医疗、农村居民、弥合机制、ISM
详细信息请点击: https://publish.cnki.net/yl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