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__local/8/8D/6E/CE09614A721E25AD139077EB607_6A0EE48F_174F9.jpg)
目录
![B0A9](/__local/3/08/67/E7D472FDF14F6BE43E9782646B0_541493D4_B0A9.jpg)
文章摘要
【国家治理现代化】
01 廉政建设中的“一体化治理”: 自主理论与中国方案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廉政建设经历了“三不腐”到“三不腐一体推进”实践演进和理念提升。实践中的“三不腐一体推进”可以上升为理论上的“一体化治理”。作为不同于任何西方治理理论的“一体化治理”不仅表现在具有适应中国实践的丰富内涵,更表现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的改革创新实践,尤其是来自党的廉政建设创新实践的提炼。“一体化治理”理论可概括为:治理理念一体化,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老虎” “苍蝇”一体惩治;治理主体一体化,即党的统一领导下的多元主体一体化参与;治理对象的一体化,即对一切握有公权力公职人员违法违纪的治理;治理策略一体化,即“三不腐一体推进”;治理手段一体化,即多措并举与精准施策。
[关键词]三不腐一体推进;一体化治理;治理理论;自主理论
[作者简介]
王丛虎(1968—),男,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政府治理、廉政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
02 现代化进程中的反垄断治理: 基于13个国家的分析
[摘要]反垄断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分别选取OECD发布的对应自由产品市场的PMR指数与垄断服务市场的ECTR指数,对13个样本国家反垄断治理的现状进行构画,发现反垄断治理进程呈现政府治理程度不断减弱的趋势。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必须寻找历史根源,因此本文基于不同国家资本主义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时间,进行时间区间划分的混合分析。定量上,从外部和内部两个角度对反垄断治理现状的差异进行分析;定性上,基于“环境-能动者-结构”的系统分析框架,阐释反垄断治理现状差异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国家反垄断的治理现状内在反映了政府规制目标的不断变化、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不断调整,并体现出了全球市场经济运行的新形态。通过对资本主义国家反垄断治理的历史比较分析,为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反垄断治理提供镜鉴。
[关键词]治理现代化;反垄断;治理
[作者简介]
徐国冲(1983—),男,博士,通信作者,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政府绩效管理、政府监管创新。
陈宇环(1996—),男,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绩效管理。
03 大城经界: 中国超特大城市的行政区划调整之路——一个 “行政区划调整链” 的视角
[摘要]行政区划是超特大城市发展与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然而已有研究较少针对我国超特大城市行政区划的设置与演变开展系统分析,对于不同行政区划调整方式之间的逻辑关联也缺乏充分关注。在系统回顾我国超特大城市行政区划调整历程的基础上,研究认为我国超特大城市的行政区划调整总体呈现出鲜明的规律性,普遍经历了由区界重组到市领导县、由市领导县到撤县设区、再由撤县设区到区界重组的三个典型阶段,各阶段的行政区划调整方式之间并非相互独立,而是构成了一个前后紧密关联的行政区划调整链,其背后体现了由城乡分治向城乡合治、由权力分立向权力统合、由外部扩张向内部精细化治理的逻辑。研究有助于丰富对我国超特大城市行政区划调整实践的认识及其运行逻辑的理解,也有助于为我国超特大城市未来行政区划的进一步调整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区划调整;超特大城市;行政区划调整链
[作者简介]
杨宇泽(1993—),男,博士,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行政区划调整、城市与区域治理。
【政策执行】
04 文化冲突性政策何以有效执行?——基于G市A、B两县殡葬改革的比较分析
[摘要]文化冲突性政策如何有效执行,不仅是基层治理的难点,也是政策执行研究的盲点。本文基于对同一地市两县殡葬改革政策的案例比较分析,发现在相同的政策环境、同样的政策属性以及具有相似政策工具的情况下,改革需求大、阻力小的地区,改革艰难反复;改革需求小、阻力大的地区,改革却异常成功。研究发现,县级政府能否以政策再生产的方式,设计出与政策执行者和目标群体利益兼容,同时契合其道德正义观的政策,对于文化冲突性政策的有效执行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的贡献在于聚焦县级层面的政策再生产,引入“利益”和“观念”维度,拓展了中国情境下政策执行研究的路径和视角,为今后文化冲突性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了一定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政策执行;政策再生产;殡葬改革;文化冲突;基层治理
[作者简介]
郭祥琪(1996—),男,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基层与地方治理。
张天舒(1972—),男,通信作者,博士,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专任研究员,研究方向:公共政策、社会调查与测量。
【研究论文】
05 环境引力还是政策推力: 农民工返乡创业动因比较研究——基于政策效力与PSR环境评价模型的实证分析
[摘要]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为回应当前将返乡创业政策要素纳入环境要素进行同质性分析,无法厘清“创业政策”与客观“创业环境”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效应差异的研究局限,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各省统计年鉴数据以及22个省(区、市)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302个文本(2008—2017年),通过构建返乡创业政策效力指数与创业环境评价模型,实证检验了“政策推力”与“环境引力”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及其效应差异。研究发现,创业环境的促进效力强于创业政策,且创业政策在创业环境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存在区域调节效应,西部地区尤为显著。相比于需求型政策,环境型和供给型政策能够有效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压力、状态和响应创业环境指标均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响应指标的激励效应相对较小。应“筑巢引凤”,夯实返乡创业环境,建立激励相容的返乡创业政策组合,完善创业需求响应机制,提升“政策-环境”适配性,构建多主体协同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体系,推动返乡创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效力;PSR模型;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
满小欧(1983—),女,博士,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乡村振兴等。
薛增鑫(1995—),男,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农村问题。
06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不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逆向选择、 医保筹资及报销水平的视角
[摘要]立足于中国“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和世界卫生组织“迈向健康保险全民覆盖”的发展倡议,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20年四期数据,探讨影响中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不参保行为的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年龄、婚姻状况、人均家庭纯收入、户籍、地区等个人特征影响了居民的参保决策。第二,自评健康水平越低、患有慢性病的居民越倾向于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即城居保存在逆向选择效应。第三,医保筹资及报销水平是解释居民不参保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最低个人筹资标准的提高对居民参保决策具有负面影响,医疗费用自付比对居民参保决策的影响呈倒U型曲线。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中可能存在的逆向选择风险以及在医保筹资及报销方面的漏洞并加以应对和完善,促进城居保从“制度全覆盖”迈向“实际全覆盖”。
[关键词]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不参保行为;逆向选择;医保筹资;报销水平
[作者简介]
叶静(1995—),女,通信作者,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基层治理。
唐贤兴(1968—),男,博士,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副主任,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基层治理。
07 基层党组织中组织支持氛围对工作主动性行为的影响——“组织—个体” 的跨层模型
[摘要]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信息交换理论、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和组织支持理论,以我国基层党组织346名组织成员为样本,聚焦于组织支持的微观机制:单一变量的内在维度,首次揭示了基层党组织中组织支持氛围及各维度与工作主动性行为之间的优势效应。研究发现:组织支持氛围及各维度能够显著增强组织成员工作自主性行为,公共服务动机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工作自主性正向调节归属支持感与工作主动性行为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组织支持氛围;工作主动性行为;公共服务动机;工作自主性
[作者简介]
王乐(1995—),男,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层治理。
丁志刚(1966—),男,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基层治理、国家治理。
08 省领导注意力可以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效能吗?——基于31个省份数据的实证研究
[摘要]在数字中国的整体战略下,各省数字政府建设呈现差异性布局,数字山东、数字福建等层出不穷。那么,是何因素导致了各省数字建设差异?不同于既有研究从资源投入、制度安排等因素着手分析,本文关注到省领导注意力这一因素,通过对31个省份2015—202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探究省领导注意力对数字政府建设效能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表明,省领导注意力显著影响数字政府建设效能,相较于省领导集体注意力,基于批示的省领导个体注意力影响更为显著。本研究肯定了省领导注意力对数字政府建设效能的正向影响,未来各省数字政府建设需依据区域实际进一步强化省领导注意力倾注,充分发挥省领导个体注意力效应优势,进而提升我国数字政府建设整体效能。
[关键词]数字政府建设效能;省领导注意力;政府绩效;注意力分配
[作者简介]
徐雅倩(1995—),女,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数字政府与技术治理研究。
张英红(2002—),女,通信作者,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政府与技术治理、政府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