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大讨论】王斯亮:做大增量 盘活存量 优化完善资源配置向人才培养聚焦

发布时间:2020-05-06 作者:王斯亮 浏览量:

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需要集聚优质教育资源,着力发挥各类教育资源在调动学生潜能、培养良好学风、保障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公共管理学院实际,在制度设计、硬件建设、环境氛围上将资源配置向人才培养聚焦的机制落地落实。

首先,做大增量,促进资源规模的可持续增加。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在人力资源方面,就是做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实际需要出发,引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在引进考核过程中做好对教风的考察;在财力资源方面,就是要多方筹措办学资金,除了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外,还要积极谋求社会捐助,成立各类教育发展基金;在物力资源方面,就是要不断抓住任何可能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搭建全方位的发展平台。

其次,在增量资源转化为存量资源后,需要盘活存量,优化完善资源配置向人才培养聚焦,重点是关注资源配置和学生需求的匹配性。人才培养是个动态过程,是各种资源系统地作用于培养对象的过程,所以对学生要因阶段施策,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类型学生,给予相适应的资源保障。先天特质、社会环境和个体活动等因素会影响人的发展,有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有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潜力,有的学生则相对中庸或者可以双重发展,为放大不同类型学生的优点,在资源配置时需要各有侧重。

密切师生联系是基础主线。为提高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参与度,建议抓好坐实本科生导师制,让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及时了解学院的师资力量和科学研究方向;探索改进研究生导师负责制,谋划实施研究生导师组培养制度,开拓研究生的学术视野,让研究生得到更加精细化的培养。

推动各项平台资源向学生开放。用好用活国家和学校各项政策,面向不同类型、层次学生优化学科前沿课程和交叉培养课程,支持研究生申请国家联合培养、海外访学、科研合作项目。加强前期已开展的各类创新创业实践计划,围绕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充分发挥大学的科研育人主体作用。利用学院已经有的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住建部湖南大学中国城乡建设与社区治理研究院等省部级研究基地,积极搭建科研育人活动载体,通过常规性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熟悉科研环节,积累科研经验,奠定科研基础,促进学生科研能力提升,增强学生参与科研的获得感和自豪感。利用学院各类校政合作、校企合作基地,实施协同实践育人,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和社会适应能力。

构建完善的学生支持投入制度。优化资金投入,对学生进行持续的学习指导、学术引导、就业创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全方位梳理对学生的支持和投入政策,发现现有的盲区,做好查漏补缺。发挥奖励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到海外升学深造、国家重点单位就业、国际组织实习任职、中央部委和各省市选调生。以实际行动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包括海外访学和参加学科竞赛、学术会议等,开拓学生视野,增进发展机会。

(王斯亮,城乡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所所长,副教授)

联系我们

邮箱:pajob@hnu.edu.cn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麓山门

电话:0731-88821266
传真:0731-88821266

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版权所有©2019年
湘IC备09007699号